求求你,别再召开“救灾庆功会”了
中国的灾难无论有多大、多残酷,无一不是从悲惨景象开始,最后以庆功表彰大会胜利召开而宣布结束。病灾如此,水灾如此,火灾如此,地质灾害亦不例外。周而复始,乐此不疲。大红花、奖状、奖金,一个都不能少;发奖的、领奖的、观礼的,人人像过年一样欢声笑语,气氛祥和。当然,每一次的“庆典”都不忘冠上一个响亮的名头——总结大会。
灾难过后总结经验教训是必要的,但每次这样的大会真正的议题并不是总结,而是庆功!“总结”出来的不是经验教训,而是功劳排行榜!现在凡事都时髦赌人头,我也斗胆祭上我的人头担保:“总结会”后,领导和“英雄”们的去向绝不是工作岗位或家里,而是——酒楼!
诚然,救灾行动中一定会涌现出不少冒死抢险、奋勇争先、舍己救人、大公无私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这些无疑都值得大家尊敬,但说到要专门开表彰大会来颂扬就显得过分了,理由如下:
其一,救灾扶弱是普世价值观,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并不值得吹嘘,就像我们看到邻居甚至素不相识的人遇到灾难时会毫不犹豫地相助一把一样。表彰“好人好事”并不能明显地激励人们增加奉献社会的热心,“好人好事”也不会从此就多起来;同样地,不表彰,社会爱心也不会从此而缺乏。今天我帮你,明天我可能需要你的帮助,这是普世价值观,传颂这种普世价值观才是务实之道。
其二,政府机构和人员救灾是其份内事,不救灾、不抢险会受到谴责。你可以谢谢救你的人,但“谢谢黨、谢谢政府、谢谢亲人解放军”就没必要了,“谁谁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之类的话,请不要再说了。希望不要再看到一个被救出来的小女孩,望着救援人员手中的矿泉水,急切地掏出两块钱,怯生生地说“我能不能买一瓶?”了。
其三,如果要说“功”,那为灾民慷慨解囊的善人们,为灾区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他们的功劳又往哪里记呢?他们也能动用公共资源为自己开个庆功会吗?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所谓的救灾结束,大多并不意味着灾难已经过去了,而仅仅表示救灾第一阶段的结束。伤者的医治,灾后的重建,心灵的抚慰,社会秩序的恢复,哪一项都得耗时耗力,哪一项都不比第一阶段轻松多少,言“功”还为时尚早。更何况,面对无数的亡灵,面对无数失去双亲的孤儿,面对无数失去独子的中年夫妇,面对无数从此落下终身残废的伤者……我们何功之有?!灾难已经发生了,财产的损失、人员的伤亡、心灵的创伤是实实在在的,不会因为有人帮忙了而有丝毫减少;无论你多么努力,损失都是不可挽回的,所谓“取得抗灾胜利”完全是不合逻辑、自欺欺人和不负责任的说法!
工作总结应该是日常工作,而不是集中结束在一次“总结会”上;不要让表彰会成为下一次灾难的起点。请把大红花变成慰籍亡灵的圣花,把英雄奖状变成奇托哀思的黑纱,把奖金变成下步救援的资金,把庆功会上的笑容变成严肃思考的锁眉。
可是,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伴随着“汶川大地震”的余震,编制“抗震救灾英雄谱”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毫无疑问,“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将如期在神州大地一个接一个地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