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越打仗越富?
冷战结束以后,人们本以为从此天下太平,但十几年来却是烽烟不断,特别是美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对人们的触动很大。为什么美国能够在保持其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够不断升级其军事装备呢?军队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20世纪后50年,基本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核优势的50年。据报道,为了打造核武库,冷战时期美国累计花了5万亿美元。尽管苏联国力远不及美国,但也花了近3万亿美元。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越演越烈,导弹、卫星、核武器的发展登峰造极。结果是,苏联越搞越穷,最终国家解体;而美国却暴富天下,称霸全球。冷战后,接连几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基本上都是美国一家所为,结果还是越搞越富,越打越强。其中的奥秘何在呢?
众所周知,现代高技术武器价格昂贵。一艘航母40多亿美元,一架B-2轰炸机要3亿美元,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步兵的一套行头也高达5万美元。搞军队现代化是很花钱的,钱怎么弄?美国以其作法告诉世人:战争是国家的一种战略性投资。在美国人看来,国家决不能因军队建设和战争而做蚀本的买卖。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用的都是由最新技术开发出的装备。对于一般国家来讲,短时间内既开发不出、也用不起这些东西。而美国则不同,它鼓励部队花钱,使用最新技术开发的最新装备。军事需求促进发展,发展牵动科技进步,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提升。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指导,把“市场运行机制”作为纽带和催化剂,使战争、武器、技术和国民经济互动,构成了美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驱动链,即战争驱动链。美国的基础设施已很完备,不需要修建大型水电站、高速公路、港口和机场,国民社会生活所需求的技术含量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战争不失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及科技发展的一招好棋。这也是为什么在全世界一片反战的呼声之下,美国还要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攻打伊拉克的奥秘之一。
美国是一个重商主义的国家,把战争也看成是商贸投资。只要战争之火烧不到美国本土,只要战争不会造成美军的过大伤亡,“非接触、零伤亡”战争规模越大、消耗越多,也就是战争要素越活跃,对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否则经济则有可能衰退、停滞。即使伊拉克战争使美国一年的预算赤字高达4550亿美元,这对美国来讲也是“小事”一桩。反过来,美国的经济越发达,公共积累就越多,它投向战争机器中的资源就越多,战争驱动链越活跃。战争驱动链,不但为美国打造了强大的军队,生产出了享誉国际市场的优质武器,还衍生出无数的创新技术,使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家竞争优势。据研究表明,美国军方研究的项目至少有60%可以直接用于民用领域。
先军后民 冷战以后,各国国防工业步入了军丶转民和以军为主、军民并重的发展轨道,为世界和平增添了曙光。但是,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也存在一些令人误解的导向。究竟市场能不能孕育出高技术?在高技术发育过程中,市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近几年的几次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使人们看清:市场在现代高技术的发育过程中,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在高科技领域里,真正能够牵动高新技术发展的原动力不是市场,而是军事技术发展和战争的需求。 以美国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被广泛应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例,它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军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军事目的。历时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24颗GPS卫星才布设到位,并形成了今天被军民领域广泛采用的现代社会化大工程。毫无疑问,漫长的研制周期,反复的、看不到回报前景的论证、试验和改进,这种巨额的投入,除了军队因国家安全需要,能够不计成本地使用公共资金来进行外,任何市场都承揽不起。但是,军队开发出这一项目后,市场却能诱使企业以有限的资金进行二次应用开发,并通过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使它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许多人不明个中事理,认为像飞机制造、卫星、火箭和现代通信技术等都可以靠市场经济孕育和发展起来,并在民用中赢得高经济回报,事实证明其难度是很大的。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的许多“高、精、尖”的大社会化工程,都是军用开发在先,成功后再民用推广才获得成功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曾花巨资开发出由77颗卫星组成的“铱”星电话通信系统,初期运行就因成本高、产量少、用户不多而险遭破产,该公司损失26亿美元。美国军方看到卫星电话的前景,同该公司签订了高达2.52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合同,使“铱”星起死回生。在后来的伊拉克战争中,“铱”星卫星电话通信极大地缓解了美军军事通讯频道不足的问题,保证了战场上士兵能随时同指挥中心和上级取得联系,并使卫星电话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互联网、GPS、“铱”星已经为美国国库创造出滚滚不断的财源。这样,美国的军事投入产生了一种军民互动的“增值效应”,军队成了国家发财致富的“聚宝盆”。 美中央情报局前局长詹姆斯·伍尔西曾在洛杉矶发表了一个可怕的演讲,称“伊拉克战争实际上是第丶三次世界大战的开端,很可能持续数十年”。看来,美国新一代保守派知识分子早有预谋,决心以间歇式世界大战的方式引导美国政丶府采取一种更富侵略性的立场,通过波浪式的战争推进,逐步使世界美国化。打一次,消化一个阶段,研制一批新武器、创造一批新技术,把美国的国力和军力向前推进一步。再寻找下一个目标,依次达到美国国家战略的最终目的。 当然,我们认识战争的动因,不是为了仿效别人,走战争发财致富的道路。恰恰相反,我们需要的是“知己知彼”,能更好地沿着一条健康、和平的道路发展、壮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