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2
发新话题
打印

老王

老王

作者注:不知网友们里有没有77/78级大学生?今年是我们这两级毕业三十周年.国内各学校都多有纪念活动.只可惜我们其中英年早逝的同学再没有机会相聚了.


老王是我大学同学.  老王走了三年多了, 肺癌, 走的很快.

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是2008年5月, 在New Jersey他们家里. 再上一次是2005年圣诞, 在Ottawa我们家中.  

老王走时我们刚从北京回到维多利亚, 因是半年长假, 我很长时间没有查看公司地址的邮件, 错过了消息. 之后每次想起来心里总是隐隐作痛, 只好特意地不去想.

前不久看到北岛(赵振开)的书, 在"三张唱片"一文里, 突然看见了老王的名字, 虽未提姓氏,,但北京四中毕业,内蒙插队,爱好古典音乐,样样相符.唉, 老王, 老王, ... ... 看来悼念还是要从心里拿出来的为好.

77级大学里学生年龄参差不齐, 班里最小的和最大的差了近十五年。 老王是最大的,文革前老高三, 文化知识底子很好.  上大学时他已拖家带口,比我们更有责任感, 也更有理由政治学习溜号。我和他一个小组四年, 毕业后又在一个所里. 虽然接触交谈次数不少, 但由于各种愿因, 当时并没觉得有特别深入的思想沟通.  只觉得他年长多识很有见解, 除了在非政治的学习讨论时会跟他较真儿上劲儿外, 平时每听见他"高谈阔论",听的懂听不懂都很尊重.

老王85年出国去美,我86年也先去美后来加拿大, 虽然都在一片大陆上, 但人隔数千里, 各有生活事业忙碌, 一直没有直接联系. 2000年第一次联系上, 电话里一气说了近两个钟头, 互报各自工作情况, 家庭孩子, 同学好友.  当时我很发愁儿子的特殊淘气,老王非常认真地帮我分析出点子。

老王有个很美满的家, 贤惠能干的妻子是同在内蒙插队的同学, 聪敏美丽的女儿自己选择做了医生。老王每每谈起自己的家庭,总是感激不尽每餐都是三菜一汤,相夫教女持家几十年的勤劳太太;"敬佩"从小独立能拚敢闯的女儿.同学们都可能还记得他常说的一句话:"我只知道一个比我更聪明的人,那就是我的女儿".不过他不只是爱自己的女儿,所以我每次和他谈起对儿子这一辈孩子们的看法,总是要被他扣上"九斤老太"的帽子.

老王还很爱吃,尤好肉,可以说是个美食家.家里太太每餐换样的三菜一汤只是工作周内的饮食,周末还要出去吃,有喜欢的饭店菜馆,他们经常会开二三个小时(单程)的车去,就只是为了吃一饨饭.我丈夫问开那么远不乏吗,老王介绍说,窍门是一定要吃足肉,肉吃够了开车再长也不会累了.老王说要吃肉时那两个亮亮的眼睛神态至今还在我脑海里栩栩如生.

老王在美国多年走南闯北,给别人打过工也为自己创过业,直到最后在Lockheed Martin的技术智囊团里供职才安稳下来.其实他的兴趣非常广泛,我觉得技术工作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爱好,所以才会孜孜不倦,六十岁了,说起来没有任何老生常谈的感觉.2008年见面时,他又开始迷上了西洋歌剧,兴高采烈地赞扬因特网,使他(一个歌剧盲)可在网上读几个小时歌剧信息知识后就可与歌剧高人侃侃而谈.听说我儿子也是个歌剧迷,再三说好,还要有机会互相交流.

老王虽然是大学班里年龄最大者,但我感觉他的心态却可能是最年轻的一位.很多同学有像他一样的正义正直真挚执著勤劳,但很少人能像他那样永远童心未泯,不屑物质之累地去身心拥抱享受生活.真书生也,又非书生也.

老王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幸福的.相信老王那一双明亮智慧的大眼睛曾经仔细观察过班中每一个人,他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心和行动帮助过不少同学,他的"顽皮"和直爽也给大家带来过很多快乐.我的小文只是为了自己对老王的悼念.逝者已矣,生者或如斯也?

TOP

TOP

TOP

很喜欢这种平实的语言记录的人和事,因为真实而打动人。

TOP

好文章。

好文章, 此帖要顶。
jo, it is joe

TOP

不知道 freedom_2008 除了知识渊博,遇事观察分析细致准确,文章也写得怎么好,怎么感人!

TOP

谢谢各位喜欢拙文.其实我的文字很一般,只不过不是在用"笔",而是用自己心里的思念之情来写而已.相信大家在想念已故亲朋好友时都会有这种感觉,写出来可能比闷在身里会更心安一些.

TOP

三十年,过来人才知道它实际上很短......。
让我们珍惜现在的每一天,让过去成为永远的过去,以微笑来迎接明天。

TOP

有真情的东西最感动人。回国真的要和同学聚聚。
我一个大学同学十年前已经走了,他在我大学毕业离开那个城市的前半个小时,从家里骑飞车赶过来,那是我们最后一面。他也是我毕业体育达标八百米跑,最后看我坚持不下来带我跑了400多米的同学!

TOP

尽管还没熬过这30年,可是读完帖子心里沉甸甸的,很多美好的事物在我们还来不及回首的时候已悄然逝去了......     ......

TOP

开始体会了

以前孩提时代,经常嘲笑老人怕死,现在自己开始怕死了。

TOP

生命,健康,自由,有一天我们都会一个个失去。。

而今天如果我们拥有,就是最幸福的。。

其他,皆为锦上添花。。

TOP

引用:
原帖由 jzhai 于 2012-5-10 13:48 发表
以前孩提时代,经常嘲笑老人怕死,现在自己开始怕死了。
为什么会怕,是因为懂得珍惜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MrGrant 于 2012-5-11 12:04 发表
生命,健康,自由,有一天我们都会一个个失去。。而今天如果我们拥有,就是最幸福的。。其他,皆为锦上添花。。
Well said!!!

TOP

引用:
原帖由 haobdc 于 2012-5-11 12:25 发表


为什么会怕(死),是因为懂得珍惜了。
还可能有责任吧.孩子小的时候(我)怕自己死;孩子大了(我)怕别人死.不过生死一般不由己,怕也是没用的了.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意思可能就是:决心活着的时候好好活,走的时候也就不会有遗憾了.

TOP

向77/78级大学生致敬

TOP

写的真好!

简单的事实,平实的语言,表达的确是言语之外深深的伤逝(和对生命生活的认读?)。楼主写的真好!“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象《泪洒天堂》里,那几句简单的歌词,牵出的却是强烈到让人甚至感到无望和无助的丧子之痛。
"Would you know my n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
Would you feel the s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 “
如果他(儿子)根本就不再知道他(爸爸)的名字;如果他根本就不能感觉他所能感觉的...
再如果根本就没有天堂, 那上帝都爱莫能助的伤逝,就成了永远都填不满补不尽的寂寞空虚...(还是希望有天堂和地狱吧,一切就会变得简单了)。

有人说语言的表达大多只能到“淋漓”,而不能“尽致”。尽致,需要的是读者的共鸣。语言能做的就是牵出藏在读者心灵深处的感觉,这样语言就尽职了。至于能不能尽致,这就要取决于读者,取决于读者的教育、阅历等等等等...这就有了知心和知音,这就有了弦断有人听。如果一个作品能有让很多人产生共鸣,那就流行了。不过有时候确是“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于是就有了”士为知己者死“;于是就有了重于泰山的”三顾“之恩,有人说那是孔明的”愚忠“,明明是神都扶不起的阿斗却自不量力..其实那是知遇的力量。

看了楼主的文章想起了林觉民的《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这些简简单单的文字在简简单单的叙事,却让人不知不觉中沁入其情,生死离别伤心断肠之情。真是记情之绝笔。还有目眶冉冉动的寒花...

扯得太远了。楼主的文章真是触动了这么多人的内心呢...

TOP

我也超级喜欢Mr Grant的这句:

“生命,健康,自由,有一天我们都会一个个失去。。

... ...

其他,皆为锦上添花。。”

TOP

回复 EricHan 17# 的帖子


维多利亚真是卧虎藏龙之地。。。
评论得真好,尤其喜欢“再如果根本就没有天堂,那上帝都爱莫能助的伤逝,就成了永远都填不满补不尽的寂寞空虚...(还是希望有天堂和地狱吧,一切就会变得简单了)。”

TOP

一直不想跟这个帖子,不是没被感动,而是感动得太深了。
像Eric 说的,既然意有不在言尽之中,干脆不说了,






喊上Grant 去喝啤酒吧

TOP

 23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