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
作者注:不知网友们里有没有77/78级大学生?今年是我们这两级毕业三十周年.国内各学校都多有纪念活动.只可惜我们其中英年早逝的同学再没有机会相聚了.
老王是我大学同学. 老王走了三年多了, 肺癌, 走的很快.
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是2008年5月, 在New Jersey他们家里. 再上一次是2005年圣诞, 在Ottawa我们家中.
老王走时我们刚从北京回到维多利亚, 因是半年长假, 我很长时间没有查看公司地址的邮件, 错过了消息. 之后每次想起来心里总是隐隐作痛, 只好特意地不去想.
前不久看到北岛(赵振开)的书, 在"三张唱片"一文里, 突然看见了老王的名字, 虽未提姓氏,,但北京四中毕业,内蒙插队,爱好古典音乐,样样相符.唉, 老王, 老王, ... ... 看来悼念还是要从心里拿出来的为好.
77级大学里学生年龄参差不齐, 班里最小的和最大的差了近十五年。 老王是最大的,文革前老高三, 文化知识底子很好. 上大学时他已拖家带口,比我们更有责任感, 也更有理由政治学习溜号。我和他一个小组四年, 毕业后又在一个所里. 虽然接触交谈次数不少, 但由于各种愿因, 当时并没觉得有特别深入的思想沟通. 只觉得他年长多识很有见解, 除了在非政治的学习讨论时会跟他较真儿上劲儿外, 平时每听见他"高谈阔论",听的懂听不懂都很尊重.
老王85年出国去美,我86年也先去美后来加拿大, 虽然都在一片大陆上, 但人隔数千里, 各有生活事业忙碌, 一直没有直接联系. 2000年第一次联系上, 电话里一气说了近两个钟头, 互报各自工作情况, 家庭孩子, 同学好友. 当时我很发愁儿子的特殊淘气,老王非常认真地帮我分析出点子。
老王有个很美满的家, 贤惠能干的妻子是同在内蒙插队的同学, 聪敏美丽的女儿自己选择做了医生。老王每每谈起自己的家庭,总是感激不尽每餐都是三菜一汤,相夫教女持家几十年的勤劳太太;"敬佩"从小独立能拚敢闯的女儿.同学们都可能还记得他常说的一句话:"我只知道一个比我更聪明的人,那就是我的女儿".不过他不只是爱自己的女儿,所以我每次和他谈起对儿子这一辈孩子们的看法,总是要被他扣上"九斤老太"的帽子.
老王还很爱吃,尤好肉,可以说是个美食家.家里太太每餐换样的三菜一汤只是工作周内的饮食,周末还要出去吃,有喜欢的饭店菜馆,他们经常会开二三个小时(单程)的车去,就只是为了吃一饨饭.我丈夫问开那么远不乏吗,老王介绍说,窍门是一定要吃足肉,肉吃够了开车再长也不会累了.老王说要吃肉时那两个亮亮的眼睛神态至今还在我脑海里栩栩如生.
老王在美国多年走南闯北,给别人打过工也为自己创过业,直到最后在Lockheed Martin的技术智囊团里供职才安稳下来.其实他的兴趣非常广泛,我觉得技术工作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爱好,所以才会孜孜不倦,六十岁了,说起来没有任何老生常谈的感觉.2008年见面时,他又开始迷上了西洋歌剧,兴高采烈地赞扬因特网,使他(一个歌剧盲)可在网上读几个小时歌剧信息知识后就可与歌剧高人侃侃而谈.听说我儿子也是个歌剧迷,再三说好,还要有机会互相交流.
老王虽然是大学班里年龄最大者,但我感觉他的心态却可能是最年轻的一位.很多同学有像他一样的正义正直真挚执著勤劳,但很少人能像他那样永远童心未泯,不屑物质之累地去身心拥抱享受生活.真书生也,又非书生也.
老王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幸福的.相信老王那一双明亮智慧的大眼睛曾经仔细观察过班中每一个人,他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心和行动帮助过不少同学,他的"顽皮"和直爽也给大家带来过很多快乐.我的小文只是为了自己对老王的悼念.逝者已矣,生者或如斯也?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