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视角下的满洲人 [转]
转自豪友 扎法塔 - 一位憎恨冒充蒙古人的满鞑子的女真后人
近日得到几本明末清初时西方传教士写的有关明清战争方面的史书,里面有很多关于当时满洲人(他们称鞑靼人)性格、习俗、外表方面的描写,感觉与中国史书的记述及习惯性的印象有诸多不同,虽然不能说他们记述的完全正确,但近距离描写满洲人的书籍毕竟不多,因此将书中部分内容写出来,大家看看当时的满洲人与清朝定鼎后以及后世的满洲人相比有哪些不同,其中又有哪些内容是我们不曾知道的。
习俗方面:一位西班牙人说“鞑靼人”娱乐方面最喜欢音乐,而且只喜欢战歌类的高昂激烈的乐曲,他们认为靡靡之音让人难以忍受,饲弄马匹是人们最重要的事,拥有一匹好马是最值得骄傲的,对马的感情像对亲人一样。士兵们行军时最喜欢的食物是嫩马肉,普通满洲人爱吃羊肉而且饲养大量的羊群,也吃打猎获得的鹿肉、野猪肉,但是肉煮的不是十分熟(接近半生),外国人吃起来很不习惯,行军时做面饼,夹肉一起吃。最令人惊叹的是骑射功夫,满洲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娴熟骑射,甚至有的人不用马鞭和缰绳,用身体动作就能控制马匹,因此满洲人作战时可以快速并大量的放箭,打的对手无法喘息。而女人和男人一样骑射娴熟,她们自认为自己和男人一样作战时能立刻拿起武器,在社交上满洲妇女大方自由,但极其重视忠贞。满洲人酷爱喝酒,但和今人想象的相反,这个西班牙人发现满洲人中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常常出现的酗酒现象,有一次他和满洲人一起喝酒,被问到在欧洲是否拒绝饮酒是犯错的,因为满洲人认为由于酒量不济而拒绝敬酒仅仅是风度欠佳,绝对不能因为过度饮酒而伤害身体,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是满洲人相当重视的事。行礼的方式是略弯腰,伸出右手,直起身时右手横放在嘴边,好似军礼,感情深厚的人见面则相互拥抱以示亲密。
性格方面:讲究真实的情感,如果笑就要发自内心,不高兴就立刻体现在脸上,讨厌虚情假意的举动,喜欢待客,平时待人极尽礼貌,但作战时截然不同,凶猛残忍,以追杀敌军为乐,投降的人不予攻击,但若反抗则斩尽杀绝,这是他认为“鞑靼人”性格中坏的一面。天性偏爱战争和劳动,脸上有刀疤不视为丑陋,厌恶无所事事的生活,看见和尚不劳作享受信徒的供奉则抓起他让他去干活。作战时自信,自认勇力无人能敌,因此扎营时到辎重车中取出帐篷支好即休息,入睡很快,守卫很少而且不出声音,营地极安静仅仅偶尔有马嘶。
外表方面:体型健美,但肩膀太宽,除此之外四肢均匀称。体格强悍健壮,在这位西班牙人看来显得未开化,粗鲁,没有丝毫的娇柔之气。手尤其结实,不需任何的手套。有黑色或红色的胡子,但习惯剃掉脸部所有不需要的毛发,胡子仅在下巴中间留一撮,辫子只存在于脑后,而让汉人剃发时在头顶留一簇头发以和自己相区别。
这是明末清初时西方人对满洲人的直接印象,很多细节都是国内史籍很少记载的,尤其是敬礼的方式,之前我从未听说。这些西方传教士的记载可能会有错误之处但总体看来由于立场相对客观而且和满洲人有近距离的接触因此总体可信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