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禪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 [打印本页]

作者: a22472993    时间: 2014-6-18 23:30     标题: 禪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

前言:

禪宗的開悟明心之印證,必須經過三量的檢驗:也就是聖言量、比量、現量這三量來驗證。聖言量就是他的所悟必須符合佛陀經典的開示和大菩薩論中的開示,乃至禪宗真悟祖師的開示與公案,真悟者也必定能夠理解。

然而其中不僅是智慧上的印證,開悟明心的菩薩必定也要先修行菩薩六度,要有菩薩種性,也就是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的修行與功德。

在上一篇「禪宗的開悟明心是什麼意思?」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開悟明心就是實證第八識如來藏,第八識如來藏有祂自己的功能體性,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能生萬法的體性,是真實與如如的體性、是離見聞覺知的體性,這些在經典上都有說明。而六祖大師在開悟明心時也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由此證明開悟明心時必定要親證如來藏的這些自性。

以下我們用「聖言量」(經典、論典和真悟祖師之開示)和「現量、比量」來說明開悟明心之印證;另外開悟明心也必須有菩薩前六度的修行,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福德和般若正知見為基礎,真悟者必定有未到地定的功夫,來作觀行與斷我見,發起斷三縛結的功德。
以下我們分三點來說明:


一、如何用聖言量來印證這位學人的開悟呢?
   
1.首先從經典和論典來印證:中國禪宗初祖的達摩祖師傳給二祖慧可大師《楞伽經》,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傳給六祖慧能大師《金剛經》,這兩部經都是作為傳承印證用。由此可知,聖言量至少必須依照這兩部經典。

然而 佛陀說法三轉法輪,第一轉是介紹阿含諸經,雖然是主要說明如何實修二乘解脫道,但也有隱覆密意而說第八識,尤其像《央掘魔羅經》也有明說如來藏。

第二轉的般若系列諸經,如《心經》、《金剛經》、乃至《小品般若經》、《大般若經》六百卷等,和第三轉法輪方等唯識諸經,如《楞伽經》、《楞嚴經》、《維摩詰經》、《勝鬘經》、這些經典都常常提到第八識如來藏。

因此真正的證悟者,他的所悟必定是與三轉法輪諸經不相違背的,他所悟的真心如來藏之體性,必定同於《心經》、《金剛經》所演述的實相心之體性。也必定與諸大菩薩所造的論之開示符合,例如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無著菩薩的《攝大乘論》、玄奘菩薩的《成唯識論》……等。

譬如《心經》中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又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經中所說的這些都是真心如來藏的體性,《心經》中的「空」就是指「空性心如來藏」。為什麼空性心如來藏祂跟五陰同在一起,但空性心中又沒有五陰十八界等法,也沒有智慧也沒有無明呢?這些內容看似矛盾,但都是開悟明心之後都能夠現前觀察而得到勝解。

又例如《維摩詰所說經》卷14 菩薩品〉:「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禪宗祖師南泉和尚也說:「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經典和祖師都說「能了知的是菩提(第八識),一會兒又說不了知六塵的是菩提(第八識)」,看起來很矛盾!但如果真正開悟明心之後,這些一點都不矛盾!並且可以現前觀察確實如此,因此真正的開悟明心者,是可以由經典來印證!
2.由禪宗祖師的開示和公案中印證
譬如永嘉玄覺禪師說:「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意思就是說:「經中所說的無價摩尼寶珠,世俗人及佛門未悟、錯悟的人都不能認識祂,若是想要獲得這個無價的摩尼寶珠,只需參禪求證如來藏就行了;當你證悟第八識如來藏時,就從如來藏裡面親自收得摩尼寶珠了。」
六祖大師在開悟明心時也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由此可知,開悟明心是要實證如來藏,明心時一定可以現觀此真心如來藏是本自清淨,是本不生滅,是自性本自具足,本無動搖,是能生萬法的。
而開悟明心者一定是可以看得懂禪宗公案!當這位學人與禪宗祖師所悟的內涵完全相同,就可以真正懂得祖師的公案,始自釋迦佛陀的拈花微笑,以及諸大菩薩與各個真悟祖師的明心公案內容都可以看懂,可以從達摩祖師到六祖慧能,以及歷代真悟的祖師,如永嘉玄覺、馬祖道一、百丈懷海,溈山靈祐、德山宣鑑、臨濟義玄、大慧宗杲等等,到民國的廣欽老和尚的禪宗公案來證明。當然這個先決條件是要真實證悟,才能懂得公案的真實義理。
譬如學人問禪宗祖師說:「如何是佛?」祖師回答:「乾屎橛。」意思就是乾掉的狗大便,那為什麼會如此呢?這些都必須是真悟者才能看得懂的。
作者: a22472993    时间: 2014-6-18 23:31     标题: 禪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下)

二、如何用現量和比量來印證所悟的是如來藏?

    真悟者必定是經過真參實修的過程,經過一念相應如來藏之後,必定能夠現前觀察,有現量和比量的經驗。因為第八識如來藏的體性與一念不生的意識心不同,如來藏是常住法,而意識心是因緣和合後才出生的,意識心在「正死位、眠熟位、悶絕位、無想定、滅盡定」五位中當中都會斷滅。而開悟明心的真心如來藏,在睡著無夢時,在父母未生前,在死亡之後都依舊存在、五位中都常住不滅!真悟者必定能現前觀察行住坐臥時,乃至有情眠熟時,第八識如來藏是如何運作的。

又真實證悟如來藏的人,一定可以現觀如來藏的功能體性,是如經典中所說的一樣,是如六祖大師乃至禪宗祖師所說的一樣,是有能生萬法的體性、是本來自性清淨的體性,是不生不滅的體性。

三、真悟者必須具足圓滿菩薩前五度的福德與般若正知見等觀行修行,且必須有未到地定的功夫,與斷我見實證初果的功德

真實證悟的菩薩必定有菩薩六度的修行,如果沒有,那儘管他知道瞭如來藏的表相密意,他也不是真正的開悟,因為沒辦法真實地的轉依。

《菩薩瓔珞本業經》中所判:「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

也就是說,菩薩要先修行一劫、二劫乃至十劫才能滿足十信位的修行,十信位的菩薩就是「信不退」的菩薩,這樣的菩薩絕對不會歸依外道,一定會發菩提心而進入初住位。接著初住到六住就要修六度波羅蜜,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度。也就是說菩薩要努力布施、要受菩薩戒,要忍辱和精進,要修禪定─「未到地定」的功夫,然後再薰習般若正知見,如此具備前面的條件之後,才能進入第六住位,接著修第六般若波羅蜜多時開悟明心,也就是「般若正觀現在前」,並且被諸佛菩薩和大善知識所攝受,才能進入第七住位的「常住不退」之位不退。

1.有人可能會問說:「為什麼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夫呢?」

因為開悟明心至少具足斷我見實證初果,這兩種功德都必須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夫,否則都容易退轉。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53:「若依未至定證得初果,爾時一切能往惡趣惡戒種子皆悉永害,此即名為聖所愛戒。」(CBETA , T30, no. 1579, p. 590, c3-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也就是說開悟的菩薩是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他必定有未到地定的功夫斷了我見,因此能夠破壞一切惡戒種子,所以能夠不墮惡道。

2.又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需要持戒和布施、供佛、護持正法修福德呢?」

因為《金剛經》中也說過,能夠對此經如來藏生起信心,以此第八識如來藏為真實者,都是不只在幾尊佛前種善根,都是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善根了。

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由此可知,開悟明心的菩薩一定經過長時間的累積福德,並且他也是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因為他有實證初果的解脫功德,他有未到地定的功夫能使他不退轉,因此就如彌勒菩薩說的,他能夠把一切往生惡道的惡戒種子永害;這樣的菩薩就不會造惡業,一定能夠持守五戒乃至菩薩戒。如果有人自稱開悟,但卻在喝酒抽菸犯了五戒,那我們就知道這樣的人絕對不是真悟者。

    佛陀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600中開示說:「善勇猛!唯性調柔極聰慧者,乃能攝受如是法門,若不調柔極聰慧者,此甚深法非其境界。善勇猛!我為有情斷諸疑惑,故說如是大般若經。」(CBETA, T07, no. 220, p. 1110, a8-14)

也就是說一定要心性調柔具有菩薩種性,並且又有般若正知見極聰慧者,才能夠攝受如此法門,如果心性不夠調柔又不聰慧者,那就無法開悟明心了。

結論:由上述幾項的說明,我們都知道開悟明心必須要能夠經過經典的印證,能夠經過禪宗真悟祖師的公案或開示之印證,能夠現前觀察如來藏的功能體性是不同於意識虛妄心的,能真實驗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並且開悟明心者的福德也必須圓滿具足,必須修行菩薩六度,能夠有布施、持戒等前五度的福德,有未到地定的功夫,有現前觀行五陰十八界的生滅虛妄而斷我見實證初果的功德,相信有智慧的您一定能夠分辨出,而不會被錯悟的人誤導了。






欢迎光临 论坛首页 (http://mail.victoriabbs.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