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篮球俱乐部 - 梦始,梦终,梦延续
[打印本页]
作者:
flyinghigh
时间:
2008-4-5 21:06
标题:
篮球俱乐部 - 梦始,梦终,梦延续
真实梦境!
“梦一”的打球方式叫做“教学赛”,平均每场球净胜44分,对手们在脑海中丝毫没想过要与“梦一”形成对抗,反而与崇敬的明星球员同场竞技感到莫大光荣。谈到这种场景,总会感觉到人类语言是多么苍白与匮乏,就算翻烂成语字典就很难寻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汇来形容“梦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荡气回肠。
有理由相信“梦一”的强大程度空前绝后,12个响当当的名字闪闪发光,就算用脚趾头作为思考器官,都不难揣测其中11个名字都会陈列在“奈尔史密斯篮球名人堂”中——如果一定要举例历史上的某一支球队强大程度堪比拟“梦一”,笔者脑海中似乎只能浮现60年代八连霸时代的波士顿凯尔特人大约能少许抑制“梦一”的绝代锋芒。什么?与“梦一”平分秋色?那也许得“篮球皇帝”张伯伦加盟“八连霸”时代的凯尔特人方可提供此假设的可能性。
梦,是美好的,但梦境不会永恒,璀璨多姿的好梦与吓出冷汗的噩梦相交错,才是美国篮球的真实写照。梦境在变,美国佬追求世界篮球之巅的目标却从来不变,“梦?”的称呼延续着,但梦境的实质却属于流水浮云,时而浓郁,时而淡漠,以史为鉴才可见端倪。
变化轨迹 之 战术层次走势
“梦一”是没有瑕疵的球队,阵容中云集了诸多80年代“黄金五年”的宗师级别人物,除了大学生莱特纳稍显逊色,其余每一个名字都具有时代的烙印。但“梦一”摧枯拉朽的战斗力并不能说明太多战术层面的东西,如果从后代读史角度来回顾,“梦一”的战术并不棱角分明,球员更多依赖的是超凡脱俗的比赛阅读能力与登峰造极的个人技巧来控制比赛,也基于此,若读者有幸回顾“梦一”的比赛视频,将发现“梦一”场上任何一名球员都是策应点与发起点,任何一名球员都同时扮演喂球者与攻击者,鉴于比赛阅读能力远远甩开对手,“梦一”丝毫没有展现太过复杂的战术修养,靠着简单却实用的空切、挡拆跟进、掩护等等基础战术思路,就把对手的篮筐变成不设防的靶子。
“梦一”的强大有目共睹,除了一流外围实力惊人之外,内线实力称雄令全世界篮球人不寒而栗。92年时候,奥尼尔还没挂上联盟第一中锋的招牌,得到联盟公认的三大内线顶梁柱为奥拉朱旺、尤因与大卫•罗宾逊,这三大中锋都具备顶级的低位背筐攻击力,中远投能力已扩张到禁区外,甚至具有一等一的机动性,能从外围接球随后带球杀入内线得分。这份资本把“梦一”的战术执行变得轻而易举,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金牌也带给美国人一个“梦开始的地方”,鉴于“梦一”的狂胜实在骇世惊俗,之后的历届“梦之队”都没武装到“梦一”的豪华程度。
以1994年多伦多世锦赛的“梦二”为例,乔丹、德雷克斯勒等外围宗师都没有参加,但奥尼尔的加盟令“梦二”照样具有统治性的低位压倒优势,此外,“铁汉”莫宁正值壮年,肖恩•坎普与拉里•约翰逊也轮番在近筐强打具备一流造诣。“梦二”阵容深度不复“梦一”威势,可牢牢控制内线的战术特征也令远程火力具有充分悠闲的瞄筐机会。
与“梦二”如出一辙,接踵而来在96年亚特兰大扬威的“梦三”也保持了内线统治力、罗宾逊、奥尼尔与奥拉朱旺联袂上演禁区全控制的精彩大戏,正因为低位对抗游刃有余,外围球员们丝毫不带凝滞地完成流畅的转移球战术,最终8战全胜的金身不破能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
“梦一”的乔丹和德雷克斯勒构建的得分后卫组合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梦之队”称霸的重要原因,几乎每一家参与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篮球项目转播的电视台解说员都该清晰记得自己曾经说过“美国人的内线身体接触力度远远不是其他国家所能比拟”之类的赞语。而这种内线压倒一切的长处,从“梦四”开始渐渐沦丧——不妨这样认为:“梦四”揭开了美国篮球走衰的序幕,被史学家视为分水岭非常恰当。
2000年的“梦四”出现在悉尼奥运会,照样是明星球员车载斗量的模式,但由于NBA中锋大趋势的衰败,“梦四”纯种中锋仅仅莫宁一人,剩余时间内主要靠大前锋&中锋文贝克客串。在参赛球员人数既定的前提下,内线缩水只能意味着外围机动性力量得到更大比例的倚重。“梦四”所走的就是这个套路,将战术重心彻底转移到外围,依赖转移球来完成攻击战术。
从“梦一”到“梦三”的摧枯拉朽不知不觉中已经把美国人培养成心高气傲的自大狂,“梦四”2000年在悉尼称霸的过程中,球员们很大比例的进攻都是在单打独斗中完成,特别是外围机动性较强的摇摆人,脑海中思考的似乎永远是如何形成空中接力扣篮,而“浮夸风”渐行渐盛同时,球员之间互相配合的传统却走向末路。“梦四”也保持了8场全胜的金身,可敏锐的观察者能从半决赛险胜发立陶宛2分与决赛险胜法国10分的场景中看出端倪:这支“梦之队”与前辈的差距显而易见,这些暴露出的软肋将为日后“梦五”“梦六”的陨落埋下地雷。
“梦四”涉险过关没有引发美国佬的警觉,相反,很多球员看到“梦四”打成这份德行都能折桂,不知不觉中都在内心深处形成根深蒂固的“美国无敌”论调。自大思想导致2002年世锦赛的“梦五”阵容中甚至没有一线巨星,本•华莱士与安东尼奥•戴维斯构筑的苦力双中锋更创造了“梦之队”历史最脆弱内线的先河。完全失去内线屏障的庇佑,“梦五”外围球员如履薄冰,战术呈现内外线脱节的惨状,在三场败绩中,关键时段咬不住比分的惊慌失措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梦六”走回了囤积超级巨星的思路,组委会没有从缺少磨合期的更深层次把握住“梦之队”陨落的根源,而是企图用一批单兵能力极强的超级巨星颠覆04年的雅典奥运会。最具讽刺意味的一幕是“梦六”后场,艾弗森和马布里作为得分机器完全忘记了分配进攻资源的组织后卫本职工作,两大后卫投篮次数分别为全队第一位和第二位,场均助攻次数却仅仅只有2.5次与3.4次。从战术角度而言,“梦六”已将全面混乱进行到底,拥有低位技术优势的邓肯摸球次数寥寥,外围球员匆匆转移球几次就急吼吼投篮出手,也幸亏邓肯为首的诸多大个子球员卖命抢进攻篮板,否则“梦六”的崩溃节奏会更快。
号称要夺回“篮球帝王”称号的“梦七”还未亮相世人,从阵容组建来看,更多角色分明的球员被应征入伍,譬如布莱德•米勒这种高位杀伤力的中锋就能为外围机动性较强的小个子球员空切战术提供第一时间传球的支援。无从断言“梦七”尚未公诸于世的战术特征,但有理由相信球员角色化会帮助他们成为一支真正的篮球队而不是全明星夏令营,战术执行将在合理态度指引下提高质量。
变化轨迹 之 攻击重心外移
“得内线者,得天下”,“梦一”就是这样做的,但受制于美国本土中锋大趋势的陨落,就连天下第一篮球国度都渐渐无法把中锋位置武装到牙齿。不过,NBA云集全世界最顶级的好手无数,让美国男篮组委会拥有无数种选择,鉴于中锋大气候渐衰,“梦之队”的组员结构也在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考虑让优秀外围摇摆人加盟,以优秀外围球员的机动性优势来弥补内线走衰的不利局面。
这个问题涉及面非常广,绝对不止“梦之队”这么简单,首先而言,谁都无权指责美国男篮组委会用外围摇摆人弥补内线弱势的建设思路有什么错误,这是建军的不二法则:如果没有重装装甲兵种,就必须用更优秀、更具备机动性的轻装骑兵来承担更大比例攻击任务。至于轻装骑兵缺少了重装装甲兵种就会显示出不适合攻坚战的特征也人人心知肚明,无奈难为无米之炊,总不能因为缺少装甲兵种就俯首称臣。更何况,就算美国的中锋大气候不利,毕竟瘦死骆驼比马大,那群弹跳恐怖防守意识卓越的苦力并不比其他国家中锋逊色多少,美国人需要做的仅仅是把外围机动性的特征挖掘、挖掘、再挖掘,而内线苦力着承担极小比例攻击任务,更多时候扮演砌砖木城墙的工兵角色。
其次,在传统篮球理念中,中锋是最接近篮筐的球员,具有极度重要的防守作用,更是把守禁区的最后一道门槛。读者如有兴趣不妨追溯一下NBA历史上的优秀中锋名单,会发现任何一位顶级中锋百分百都是攻防兼备的超级好手,这一点与外围球员炯然有异,你能找到一些只会进攻不会防守的名人堂后卫,却很少能寻找到不会防守的中锋,与之形成对比局面的是会有全防守型的优秀中锋扬名立万,纯种防守型后卫赢得顶级好手的评价者却少之又少。中锋的角色特征注定面临的防守压力,越来越多年轻球员将此特征看透,譬如克里斯•韦伯之流原本在NCAA的密歇根时代就能打中锋位置,进入NBA后的他毅然转型前锋,就是因为中锋会受制于防守精力与容易犯规等不利境地,而影响进攻精力甚至登场时间,不利缔造更优秀的进攻技术统计。类似韦伯思路的高大球员绝对不止一个两个,很多年轻球员拥有中锋身高与中锋体重,但只要机动性允许,他们都会潜心修炼大前锋技巧。这谈不上是技术进程的进步或者退步,带给NBA的影响力却庞大异常,优秀大前锋照样一把一把抓,优秀中锋人选却成为稀罕资源,当美国男篮组委会需要组建国际大赛队伍时,那群改打大前锋久矣的大块头们早就疏冷了久违的中锋角色,如何还能指望得上?
花费一定篇幅介绍美国中锋文化堕落与“梦之队”渐渐将攻击重心转移到外围的历史典故,无非希望建立一个概念:没有优秀中锋参加“梦之队”并不代表将攻击重心外移的做法就是错误的,客观而言,这种应对措施是最佳方法,也是规避内线实力下降的正道。遗憾的是,“梦之队”自从“梦四”走衰开始,一直在如何正确外移攻击重心的方法上存在认识上的错误,这才是致命伤。
攻击重心外移,并不代表内线球员就只是准备抢篮板而游离在进攻战术体系之外,在任何一个理性的战术体系中,每一位球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即便是防守型苦力,也得在进攻战术中完成掩护、跟进、挡拆等等辅助型走位。理所当然,在一个外围摇摆人负责主攻的战术体系中,缺少火力支持的内线球员并不是摆设,一样需要为轮转系统贡献力量,可这在美国“梦五”“梦六”的赛事进程来看,却找不到完美痕迹。
“梦五”的内线实力逊色,本•华莱士宇和安东尼奥•戴维斯全是防守起家的肌肉棒子,绝大多数攻击点依赖外围球员支撑,可外围球员却只注重互相转移球,“梦五”内外线传递线路脱节的毛病,构成无法弥补的死穴。
“梦六”内线拥有一等一的低位杀手“石佛”邓肯,即便如此,邓石佛获取的战术支持力度却惨不忍睹,球始终在外围艾弗森与马布里两大后卫手中徘徊,传递到内线再返还出来寻找第二次空位的概率低之又低,迫使“梦六”更多时间依赖外围球员持球单挑对手试手气。
作者:
flyinghigh
时间:
2008-4-5 21:08
篮球战术千变万化,攻击重心外移不是“梦之队”陨落的根本原因,在联盟历史上,围绕外围球员建设出强大球队的先例比比皆是,但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所有资源为外围球员找出高效率进攻的战术体系。“梦之队”的内线势微之后,始终没能搭筑内外线传递的桥梁,这才是致命伤,好在这种趋势有望在“梦七”身上得到洗刷。
“梦七”注重球员角色化,巴蒂尔擅长单兵冻结防守,布莱德-米勒擅长全方位穿针引线,这些球员的入选,从侧面验证了“梦七”找到了正确发挥外围攻击重心的途径,有理由相信“梦七”的传递不会像“梦五”“梦六”那样惨淡。而且,经过内线球员牵制力扯出的外围空档,将为外围投手群体创造更大的投篮空间与更长的瞄筐时间。
变化轨迹 之 角色球员终止内耗
明星球员自有明星球员的威力,这是人人都能像明白的道理,但篮球场不是NBA Live的游戏,明星球员构建“梦之队”的同时,带来的角色内耗才是亟待解决的矛盾。何谓角色内耗?理论上来说,超级中锋、超级前锋、超级后卫外加超级替补就是一支无敌劲旅,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超级球员均有自己的技战术特征,也都需要一定的战术支援方可焕发极限战斗力,如何摸索出一套适合所有超级球员的战术体系?对于磨合时间很短的“梦之队”来说难比登天。
角色内耗的故事在NBA历史上多次上演,超级巨星带来实力提升同时,也强迫球队战术必须有所改变打上超级球员的印痕——多数教练都知道如何磨合两名超级巨星,甚至能磨合三名超级巨星,可在任何一支“梦之队”阵容中,超级巨星的数量至少是10名以上。理论上分析,只要解决角色内耗,任何一届“梦之队”都能杀遍四方,可实际与理论存在差距,“梦之队”无法逾越巨星贡献小于巨星内耗的鸿沟,“梦五”“梦六”颜面扫地无非小小警钟,若改观不了现状,未来的“梦之队”还会继续被明星效应所累。
用04年的雅典作为例子,谁都否认不了艾弗森与马布里都是一流后卫,不过他们俩都荣膺“独断专行”的历史评价,小艾小马擅长攻城拔寨,无奈一位优秀组织后卫的最基础责任却不是得分,而是分配进攻资源与执行教练布置的进攻战术。提到NBA历史上最优秀的后场组织者,“魔术师”约翰逊与斯托克顿的名字会第一时间跃入脑海,请别忘记约翰逊与斯托克顿都拥有不错的得分手段,可他们扬名立万率领球队长盛不衰的法宝却是组织后卫本职工作:传球!
“梦六”倒霉就倒霉在小艾小马这对后场活宝,两大天皇后卫过足运球瘾,投篮次数分列全队首席次席,命中率不怎么争气也就罢了,助攻次数也不过场均2.5次与3.4次。在小艾小马的“组织指挥”下,具备低位对抗优势的“石佛”邓肯根本摸不到几次球,“梦六”看上去就像两个人轮番耍球三个人免费观赏的闹剧,也无怪主帅老布朗在教练席上暴跳如雷,恨不得冲上场把马布里直接摁在地狠狠教训。
虽说“梦五”“梦六”砸了美国人的金字招牌,可之前金身不破的“梦一”到“梦四”同样没有入选过任何一位纯种角色球员。这一切在“梦七”组队时得到拨乱反正,纯血统防守者巴蒂尔、纯血统防守者布鲁斯-鲍文、纯血统射手迈克尔-里德与乔-约翰逊的名字都出现在“梦七”名单。
相比较詹姆斯安东尼的大名,这些球员都只能在“梦七”扮演角色球员的戏份,譬如鲍文与巴蒂尔,他们俩负责的就是冻结对方最强外围得分点,譬如里德与乔-约翰逊,负责的工作就是跑空位,接队友传球后用稳定的准星完成投篮命中。角色球员的正式登场,宣告着“梦之队”告别了浮华却不实用的明星策略,开始为打造一支 “球队”而努力。
角色球员永远不会拥有超越明星球员的名气,可所有的角色球员都有一套绝活:角色球员绝对不需要长时间的球权,只要恰当时机摸球,角色球员就能发挥自身技术长处。“梦七”特招射手与防守者便是从此角度入手:射手,顾名思义,接球就出手的炮手类型,他们不需要一天到晚控球创造机会,只要配合队友,就能在空位获得炮位的支持;防守者,顾名思义,主攻防守,NBA有的是攻防兼备的一线巨星,可不会有任何一名巨星能像专业防守者这样敬业。巨星球员们往往需要调节体力处理攻防的均衡点,而专业防守者的任务就是打造盾牌,他们丝毫不背负进攻任务,全部工作就是让对手不得分。也基于此,防守者所消耗的进攻资源非常有限,只是凭借抽冷子射空位类型的得分手段,力保整体战术体系的进攻资源分配更合理。
“梦七”强调球员角色化的举措,堪称美国“梦之队”选拔史的跨时代举措,正如同一支超强战斗力的军队需要多兵种混合参与才具有全面杀伤功效一样,角色球员为“梦七”提供了狙击手与工兵,同时完善远程杀伤半径与快速提升防守工事的两大功效。
一百多年的篮球技战术进程告诉人们,每一支强大球队都需要角色球员参与建设,“梦之队”的明星光环卸下之后,角色球员加盟将最大限度降低角色内耗造成的战斗力减幅。人们还不敢断言角色球员加盟的“梦之队”是否一定会比全明星构成的“梦之队”更强,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战术调度得当,至少前者表现不会比后者更差,这也就是 “梦之队”组委会希望看到的收效。
此外,从“梦之队”组建的态度来看,美国人充分认识到“梦七”承载的艰巨任务,“梦七”早早集合开始磨合训练,训练态度和训练力度都堪称历届“梦之队”的最重视水平。就连一贯看不起国际大赛的美国媒体都花费大笔墨跟踪“梦七”训练营的点滴细节,随时为公众提供“梦七”或者未来对手训练中的些许资料,由此可见美国官方对“梦七”的重视程度。
摆正态度为“梦七”提供了严肃的训练环境,球员们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嘻嘻哈哈走过场就收拾行李去会晤海外强队。伴随训练水平和对手资料的完善,“梦七”成员们对于如何形成团队作战的认识达到了极高水平,同时挖掘明星球员与角色球员在战术体系中的作用,为日后征服日本世锦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援。
尾语:在变化中寻求梦境延续
天下没有不散的梦境,“梦五”与“梦六”就是“梦之队”南柯一梦的终结点。
与所有发展中的食物如出一辙,“梦之队”在不停变化中渐渐失去了世界篮球帝王的冠冕,但又通过变化重新谋取复辟卫冕的机会。
“梦七”带来的变化具有历史性意义,希望战绩也一样,毕竟在美国人心目中,自己才是篮球金字塔的惟一统治者。而今需要证明的是这种自信心不是痴人说梦,而是最切实际的梦境延续!
欢迎光临 论坛首页 (http://mail.victoriabbs.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