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和美元,哪个毛的快?(zt)
2009年08月06
中美G2高层经济会谈中,中国对美国的货币政策表现出巨大担心,担心美国政府出台过与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使通货膨胀失控,从而威胁中国在美国政府债券上的8000亿美元的投资安全。
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美国政府不是GDP的产生单位,大量增加的政府支出,只有两个可能:1。是收入增加,这包括:增加税收,增发国债和变卖国有资产;2,是增发货币,也就是开始印钱。美国联储局购买美国政府国债的钱,就是增发流动货币的措施。不过,考虑到美国现在正处于严重的经济萧条期,信贷的萎缩程度远大于货币供给的增加幅度,通胀在近期应该不是最应该担忧的问题。而国际原材料市场的通胀(或叫美元贬值),不是因为美元供应增加造成的,反而是因为中国经济过热造成的原材料和贵金属需求过猛造成的涨价所致。其实,美国的购买力在经济开始后就在下滑,石油从最高点的一百六十多一桶,下滑到了七十美元一桶,应该说美元的购买力增加了。
我认为中国政府更应该仔细管理好自己的货币政策,我甚至认为在中国,通货膨胀已经显现了,而且非常高,只不过政府从不公布真实的统计数据,将真相掩盖了。造成美元贬值的真实原因,是美元的国际购买能力在下降,而这种下降是由于中国在国际商场上的购买能力的提高造成的,不是因为美元发行量过大造成的,反而因为深陷经济危机,以及信贷总量的萎缩,美国在国际商场的购买量始终在快速下滑。反而是中国,因为持续的GDP高增长,以石油,铁矿石,木材等主的资源需求高踞不下,这才刺激了国际市场上所有资源价格的暴涨,使美元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相对贬值。
中国国内的物价现在增幅很大,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能力在增加,国内的通货膨胀率非常明显。中国何以会发生通胀呢?这和中国央行长期采取的货币政策有关。谁都知道,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非常高,与外贸有关的GDP高达40%。而中国的央行长期使用的是外汇强制收购政策。这个政策的本质就是,中国的出口企业每创汇一美元,中国央行就要将那一美元强行用官价收购,这等于增发7块人民币(现行官价)的流通量。
比如,一个生产玩具的中国企业,它所有的生产原材料和劳动力都是来自国内的,2008年该企业出口了一百万美元的玩具,于是那个企业手中有了一百万美元贸易净结余。但那一百万美元,企业不能自留,而要按官价卖给中国人民银行,于是这个企业将手中的一百万美元卖给了央行并换成了7百万人民币,并用来在国内采购并组织再生产。假设这个企业是个根据国际合同作来料或来样加工的企业,它的市场全部在海外,根本就不在国内销售。那么这份GDP100%来自于国际市场,和中国国内的市场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就不可能有这GDP,而配套增发的那七百万人民,也全部是来自于国际。
这个贸易的结果就是中国企业手中有了七百万人民币,中国央行手中多了一百万美元,美国消费者获得了价值一百万美元的玩具。那家生产玩具的中国企业,会用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去支付银行的贷款,这笔贷款可能是预支的企业生产资金,包括工人工资,原材料,房租,水电费,营业税务,。。。,及利润。
中国有多少这种企业呢?几十万上百万,结果就是现在这种现象,中国央行手里捏了一大把美元,估计有两万亿美元以上的外汇总量,而与此配套中国境内就因为增加了十四万亿人民币的流通。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出口的是货物,留在国内的是账面上的十四万亿人民币和储备在海外的两万亿美元。你说,从货币发行和资料市场充裕程度看,到底是中国容易产生通胀,还是美国容易产生通胀呢?对美国人来说,他们是用美元购买的货物,最后美元还是留在美国境内,即没增加也没减少,反而是输入了两万亿美元的货物,当然它们也被美国人消费了。
实际上,这波经济危机在美国产生的是通缩而不是通胀,房价在下跌,股票市值在下跌,公司在裁员,消费在萎缩,。。。,这都是典型的通缩征兆。而中国大陆呢,出口下降了,而那多发的十四万亿人民币仍在市场上转悠,工人的收入虽然减少了,但市面上的流通总量并没有减少,这会造成:生量下降而流通不减少的宏观经济局面,这就是通胀的信号。
再加上,中国政府四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国不通胀才怪!那么,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政府怎么能指责美元贬值,而不说自己的人民币贬值呢?为了减少中国境内流通总量,必须扩大进口,让企业用手中的人民币换美元让后购买国外的货物,这样才能增加货物总量而减少货币总量,来控制通胀的威胁。
我认为,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贬值的速度在近期会比美元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