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叶昌金:有种情结叫“申遗” 大国寡民心态折腾到几时

叶昌金:有种情结叫“申遗” 大国寡民心态折腾到几时

有时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反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国家强大之后,应是国民心理的强大的跟进。成则狂喜,败则巨悲,都不是应有的现代心态
年年岁岁节相似,今年的端午节却有些不同:国内有三省四地正忙着为端午节“申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当然也不是件坏事。但综合各方面的消息来看,我们这次的申遗似乎是铆足了劲,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而以三省四地之力,联手申报,亦足见我们的重视。
不过,在网上搜索发现,端午节申遗,不过是目前正方兴未艾的申遗风的一个缩影而已,不少地方正在大张旗鼓地运作此事。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地方级别的申遗活动也开展得蔚为壮观。
想象着对内对外一派繁忙的申遗景象,不得不让人感叹:我们真是一个凡事都“耻居人后”的民族啊!这似乎也是一种惯有的景象了。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有人在那里摇旗一喊,便往往应者云集,竞相奔涌。这固然表明了我们努力与世界齐步的决心,是不是也或多或少掩含着对外在眼光的太过在意?
比如,每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似乎都要成为一次国人的伤心之痛。作为一个文学古国,作为一个文学大国,却至今没有拿到别人标准设立下的文学大奖,不知让我们多少文学圈内和圈外的人士饮恨不已。
又如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的申遗成功,更是让我们郁闷了一阵。不少人在网上捶胸顿足,大骂韩人之无耻,痛斥国人申遗意识之淡薄。今年此时,比较韩国的端午祭申遗与我们端午节申遗之不同的言论则甚嚣尘上,意思很明显,我们才是正宗,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并不妨碍我们这次的端午节申遗。因而之下,预测我们端午节申遗成功的网上舆论也一直占据着主流。
这里面,有没有造舆论、打气的成分在内,我不知道,但其间憋着一股劲(气?),志在必得的意味还是让人能够明显感觉到的。而这里面,又有没有对4年前韩国申遗成功的怨艾以及“知耻而后勇”的心理,我也不能明断。
当然,也不是说申遗没有必要,只是没必要看得太重。申遗成功了,固然值得欣喜,但不成功,未必就一定要跑去非“成仁”不可。 其实,成功也罢,不成功也罢,都无碍于我们保护好我们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申遗的主旨,即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有时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反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国家强大之后,应是国民心理的强大的跟进。成则狂喜,败则巨悲,都不是应有的现代心态。再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让人来感知和享受的。对外,我们积极申遗,对内,则要过好我们自己的节日,充分享受节日所带来的文化意蕴,而这,恐怕比申遗本身的意义还要大。
说了半天,卒章显其志:凡事太在意,往往会成为一种不应有的情结,抑或成为一种心理纠结,让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不然,凡事不成功,凡事没有如己所愿,就都会觉得咽不下这口气似的。而如果一个人老是有口气咽不下去,恐怕于身体而言,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吧。
(作者为武汉资深评论人)

TOP

发新话题